发布日期:2025-01-22 21:13 点击次数:179
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,一直都是中国人心头的一大问题,比如说在考试的时候,自己的父母亲戚能否监考自己的孩子呢?如果遇到了这样的事情又该如何处理呢?其实在古代和当代对此问题的处理方式是截然不同的,我们今天就来做一详细对比。
早在1000多年前,当时的宋朝皇帝才刚刚等级,全国刚刚举行完一场盛大的科举考试,当太祖在审阅新入选的进士名单时发现,这份名单并不令他高兴。此时在一旁站着的赵普内心就开始嘀咕,这18名人才可是自己精心审阅过的娥,按理说水平都是足够的,为何太祖不高兴了。难道是因为没有赵家的人吗?可是在几分钟后,赵普的这个念头就打消了。
太祖开始问他:“这个第六名,姓陶的,是翰林学士的儿子吧”,赵普内心充满了波折,但是不敢瞎说:“是,他一直认真读书,成绩很好。”但是赵匡胤并没有搭话,而是继续问,“今年的主考官是谁。”赵普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,今年的主考正是陶某人的父亲。
展开剩余53%赵匡胤知道后,把脸瞬间就沉了下来,开始质问:“儿子参加考试,当父亲为什么不回避呢。”赵他继续回答,因为陶谷是个老实人,今年一时又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,就让他做了主考官。但是赵匡胤是何等的人?他内心很清楚陶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。
当年病变的时候,赵匡胤和陶谷都是后周的臣子,但是年幼的皇帝并不会写退位诏书,怎么办呢?此时的陶就从袖中拿出早就准备好的诏书,赵匡胤顺利当上了王。虽然一直以来,陶给人的影响都是一个老实人,但是太祖心中很清楚,这种人聪明绝顶,不可轻视。
于是,他又重新让赵普加了一道考题,专门用来测试陶谷的儿子,发现其确实很有才华,于是此事作罢,不过以后宋朝的考试就加了一道规矩。凡是有子女参加考试的考官们一律避险,同时增加加试一项,以免其他人作弊。
而我们现在的教育和考试,早就变了味道。在最近网上疯传的一张图片中,福建某学校的家长公开向老师介绍自己家中人员的官职,并让老师多多关照。这种败坏教育的风气,与1000多年前比起来真是令人不齿。教育公平是中国社会最后一道流通渠道,一旦关上,则再也无法打开。因此,良好的教育风气使我们所有人都应该努力去改善的一个结果。
发布于:天津市